1、建议将不同民俗收集在一起,主要介绍民俗名字、由来、内容。也可以贴上活动的场景照片。
2、静jìnɡ(安静)乐lè(快乐)
3、信息一:6月9日下午三点左右,王群在市图书馆三楼社科阅览室第四阅览区的座位上捡到了一个橙红色的书包。
4、“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简要说明。
5、绯红的轻云酝酿着初夏的摇曳,矫健的白鹭拉开了黎明的帷幕。观音湖上漾开了一湖碎金。脉脉水间,一支粉荷娉婷而出,翡翠色的衣裙旁,些许菡萏与游鱼还沉醉于昨夜的静谧。
6、《萧红墓畔口占》中诗人写“红山茶”有什么作用?
7、C.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8、财(钱财)(财主)(财宝)
9、请你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把它们摘抄下来,归纳一下,诗人往往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10、(2)下图是北斗导航系统图标,请结合构成要素解说设计意图。(图标背景色为蓝色)(3分)
11、(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2、独立是大海里的一块木板,虽然很小,但也能拯救生命。
13、同学们,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有谁能总结一下,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14、(201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15、孔乙己在封建社会生活得很不幸,若能穿越时空,请你和孔乙己对话。仿照句式:孔乙己,我想对你说„„
16、(出示课件4)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课前准备,小组交流讨论:你为大家介绍的家乡的风俗是什么?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你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是什么?
17、(点评)信息提取与概括
18、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19、懒洋洋沉甸甸金灿灿亮晶晶
20、人们常说:温室里长不出擎天大树,暴雨里才显出雄鹰的羽翼。是啊,生活中有和煦的爱的阳光,但更多的是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考验,而生活的暴风雨,只能将我们摔打得更结实、更睿智、更坚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21、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讨论点拨法、对比阅读法。
22、隔gé(隔开、隔壁、相隔)
23、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在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24、注定中秋节一个人过了,中秋节,当浩月当空,洒下银白的,总会让人想起许多美丽的和传说,想起了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25、综合性学习(6分)
26、小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1、名著阅读(4分)
2、一个中秋,这是一个让怅惘的思绪夹杂在绵绵秋雨中的中秋。
3、第二部分:写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到结尾)。
4、惟解漫天作雪飞。
5、文题为“腊八粥”,课文在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等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吃腊八粥的过程的呢?
6、D解析:第②句是太阳能飞机的定义及特点;第⑤句是它与普通飞机相比的优越性;第①句是介绍它白天和夜晚飞行的特点;第③④句介绍太阳能飞机的动力以及其他优越性,“同时”一词提示③句只能放在④句之后。
7、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8、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9、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栖、鸦”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10、韩愈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韩昌黎集》等。
11、剧种激流吞噬(shì)发誓旷野柔顺
12、不可以。“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13、你知道哪些有趣的形声字?
14、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15、(1)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又改变了?
16、提示: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17、独自——单独正好——恰好
18、(交流点拨)文章介绍了选读、浏览、通读、精读、代读(摘要读)。
19、答应——拒绝明媚——昏暗
20、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了解国情历史,具有文化自信,尊重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21、(注释)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裏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②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③断:断绝,消散。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⑤嗷(jiào)噭: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22、炸zhà(爆炸)zhá(炸鱼)
23、繁:fán(繁星、繁密、繁多)
24、形形色色兢兢业业结结巴巴
25、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能说清寻求帮助的原因,同时学习使用文明用语。
26、C.哺乳(pǔ)两栖(qī)缄默(jiān)目空一切(qiè)
1、(3)读一读文章开头的三个自然段,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出示课件6)
2、结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3、第二部分(6~27):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这是案件的发展和高潮。
4、奋(奋发)(兴奋)(奋斗)
5、捡到了一个橙红色的书包。
6、文章重在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行为及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于是,课堂上我便抓住这一线索来展开教学。一方面,我抓住语言描写来帮助学生洞察心理。文章中共有七处描写八儿与母亲的对话,虽然语言并不是很多,但却能充分表达出八儿急于吃到腊八粥的心理。于是,我便让孩子们找出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从读中你体会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孩子在动笔、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八儿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
7、落款。写清招领启事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并在其下方标明发布招领启事的日期。
8、(2019)生活中,总有一些美好,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与家人共享的温馨、与朋友相处的愉悦、与美景融合的惬意、与书籍为伴的充实……
9、“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0、全班齐背。完成教学目标
11、闻名——有名雄伟——宏伟
12、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13、⑥时针和分针都指向(斗)